深化改革创新提高质量效益
努力开创学校“十三五”事业发展新局面
(2016年4月9日)
各位代表,老师们、同志们:
现在,我代表学校行政,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
报告分为三个部分:“十二五”工作的回顾,“十三五”工作的总体思考和今年的重点工作安排。
第一部分“十二五”工作的回顾
“十二五”期间,学校坚持“优化结构、充实内涵、提高质量、彰显特色”的工作方针,坚持高职教育方向不动摇,坚持彰显建筑特色不动摇,坚持校企合作共赢不动摇,紧紧围绕把学校建设成为实力较强、特色鲜明、同类领先的全国建筑高职名校的目标,全面加强内涵建设,全力推进综合改革,持续提高质量效益。五年来,在上级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在学校党委、行政的正确领导下,经过各级干部和广大师生员工的共同努力,学校圆满完成了“十二五”确定的目标任务。学校各项事业发展都取得了显著成绩,为谋划“十三五”事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升。围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取得丰硕的教学改革研究成果。教学团队完成三级梯队建设,建成1个国家级专业教学团队、2个省级专业教学团队和8个校级专业教学团队。《以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为导向,分层次培养人才的探索与实践》、《高职高专教育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专业教学内容与实践教学体系研究》两个项目荣获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获得省教学成果一等奖3项、二等奖2项,获得第五届煤炭行业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教师获得2项全国信息化教学大赛一等奖,2项省级信息化教学大赛一等奖,1项全国多媒体课件大赛一等奖,1项全国微课大赛三等奖。学生参加省级以上职业技能大赛获奖37项,其中全国一等奖2项、二等奖5项,省一等奖2项,二等奖5项;参加各类行业协会、教学指导委员会组织的技能大赛获奖60余项。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明显提高。
学校先后与22家企业共建企业学院和订单培养班,“中煤建设学院”矿井建设专业积极探索四年制人才培养之路。通过深化“分类培养、分层教学”教学改革,大力推进两级教学管理,建立健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人才培养质量得到显著提高。“十二五”期间,学校累计为社会输送毕业生20663人,平均就业率达到98.26%,毕业生深受用人单位青睐,企业认可度、满意度逐年提高。2014年,学校被教育部评为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50强,毕业生对母校满意度位居参评高校首位。学校是江苏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苏北区域联盟牵头高校,连续两次被表彰为“江苏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
——专业整体实力稳步提高。构建了15个专业群,省级以上重点专业或专业群建设布局更趋合理。专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专业数稳定在50个左右。与江苏师范大学、南京工业大学分别在电气自动化技术、酒店管理和建筑工程技术3个专业,联合开展“3+2”高职—本科分段培养试点。与徐州市5所中专校在建筑钢结构、机电一体化2个专业,联合开展“3+3”中高职专业衔接试点; 2014年,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专业成功申报牵头国家级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2015年,建筑工程技术、建筑装饰工程技术2个专业获得江苏省品牌专业立项建设。经济管理与人文学院携手海澜集团成功申报酒店管理专业、物流专业教育部现代学徒制试点项目。机电一体化、道路桥梁工程技术2个中央财政支持建设的专业通过教育部、财政部验收。完成4个省级、9个校级重点专业群建设项目。建成321门网络课程,其中9门为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63门校级项目化课程。完成150部校本特色教材、12部省级立项建设重点教材、23部“十二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
——师资队伍建设成效明显。实施“金泉工程”,每年投入700万用于师资队伍建设,推进师资队伍建设规范有序培养。成立人才强校工作领导小组,推进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加强高层次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创新团队建设取得新进展。修订完善职称评审体系,教师职称晋升政策更趋合理,教师工作积极性进一步激发。“十二五”期间,共引进教师135人,其中教授3人,博士10人,辅导员15人。目前学校教职工总数为724人,正高职称教师47人,副高职称教师达235人。有1人获得“江苏省教学名师”称号,5人获得校级教学名师称号。选拔培养了6名专业带头人、7名学术带头人、21名学术技术骨干。新增省“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3人、优秀青年骨干教师8人。新增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培养对象7人。启动实施“教授培育工程”、“科技创新团队”建设。出台《教职工在职攻读博士学位管理办法》,鼓励教师提升学历层次。强化“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双师素质教师比例达85%。学校召开2015年度有突出贡献的专家教师代表座谈会,就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进一步凝聚共识。“十二五”期间,学校实施骨干教师海外培训工程,选派教师参加企业实践锻炼、境内外培训累计500人次,比“十一五”期间的270人次增长了85%,教师整体水平明显提高。学校被评为江苏省师资队伍建设先进高校。
——科技服务能力持续增强。学校承担科研项目能力稳步提高,科研成果数量不断增长。共主持省部级科研项目35项、市厅级科研项目261项,市厅级以上项目总量是“十一五”期间完成项目量的4.6倍。获市级以上纵向科研经费1448万元,获教育部基金项目、江苏省基金项目各1项。发表学术论文1682篇,其中中文核心344篇,被SCI、EI、CPCI、CSSI等国际检索论文87篇。42项研究成果获得市级以上奖励,其中省级以上12项,比“十一五”增长了33%。获各类授权专利557项,其中发明42项、外观21项、实用新型482项、软件著作权12项。编写工法22项,其中省级工法8项、企业级工法14项。科研团队建设取得新进展,立项建设8个校级科技创新团队,获批2个省级科技创新团队。科研平台建设取得新成效,学校牵头的“建筑节能与建造技术工程技术中心”被确定为江苏省高校协同创新中心,新增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省级工程实验室1个。产学研合作进展明显,共承担横向科研课题200余项,到账经费1000余万元,技术服务到账1560余万元。学校与新沂市人民政府、沛县人民政府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与泉山区人民政府共建大学科技园。学校荣获“江苏省科技工作先进高校”荣誉称号。学校被确定为全国建筑科普教育基地、江苏省科普教育基地和徐州市科普教育基地。
——素质教育取得明显成效。坚持以生为本,强化立德树人。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切实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紧紧围绕学风建设和文明养成,进一步提高了学生教育管理的常态化、规范化、系统化和精细化水平。重视学生工作队伍建设,强化兼职辅导员作用发挥,邀请学校领导和中层干部担任班级导师,优化了学生管理队伍结构。选任非领导职务副科级辅导员7名,正科级辅导员3名。重视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和个性化发展,全面实施“文明修身素质教育工程”,广泛开展“六项教育”,组织实施“六个一素质培养工程”和“大学生创新创业五项工程”,构建和完善学生素质教育体系。重视校园育人文化体系建设,初步凝练形成了军校文化、煤炭文化、建筑文化等内核文化。充分发挥校友在办学发展中的积极作用,多次邀请校友返校共话学校发展,全国校友分会增加至35个。校友对母校满意度和认可度不断提高。关注特困学生的帮扶,学生资助工作绩效评价连续5年荣获全省高等院校优秀等次和先进单位,并累计获得90万元专项奖励。切实做好“专转本”工作,五年内共有1504学生被本科院校录取,其中二本院校录取毕业生429人。重视学生人文精神、职业素养和职业技能三位一体的培养,学生在各类技能大赛、文体竞赛、创新创业竞赛中获得省级以上奖励近200项。2015年,学校获得全省军训工作先进单位、全省征兵工作先进单位、全省国旗班比武一等奖,连续3年获得全省高校人文知识竞赛优秀学校奖。
——国际交流合作取得阶段成效。积极拓宽国际合作与交流渠道,共派出9批37人次因公访问团赴境外交流访问,与英国南兰克郡学院、澳大利亚昆士兰科技大学、加拿大汉博学院等近30所国(境)外高校建立友好合作学校关系,与19所高校签订校际交流合作框架协议或合作备忘录。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不断拓展,2014年与加拿大汉博学院合作开展了酒店管理专业“2+1”项目,2015与韩国永进专门大学合作开展了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2+1”项目。教师海外培训常态化开展,培训规模显著增大,共选派179名骨干教师赴海外20多个国家和地区高校访学研修培训。学生海外学习初具规模,学生出国留学46人、游学4人,交流学习51人,交换学习8人,有海外学习经历学生达109人。14名韩国学生来校交换学习,3名老挝学生来校留学。2015年11月,学校成功召开首次国际发展战略研讨会,深化交流,碰撞思想,启发思路,学校加快推进国际化办学的步伐。
——办学基本条件明显改善。学校办学规模平稳发展,面向全国25个省份招生,每年普高录取分数线位列高职院校第一方阵,生源质量得以保障。全日制在校生规模保持在12600余人,成人教育在籍学生维持在6500人左右。基础办学条件显著改善,完成28000平方米的图书馆工程建设并投入使用。30000平方米的大学科技园顺利开工建设。为改善青年教职工居住条件,启动8385平方米的青年教师周转房建设,整体设计17层102户,预计明年3月份竣工。
“十二五”期间,学校办学经费从2010年末的1.9亿元,增长到2015年末的3.18亿,年均净增长1800万元。五年内,学校新增教学、科研设备值4700万元,教学、科研设备总值达到1.5亿元;新增固定资产值2.5亿元,不含土地增值,固定资产总值达到6.5亿元。数字化校园建设深入推进,信息化设备值2346万元。进一步推进后勤社会化改革,推动公共物业管理、饮食服务社会化和水、电管理定额承包,食堂物价保持稳定。推进采购体制改革,进一步规划采购程序,实现了采购统一管理和集中招标。注重校园绿化建设,2012年学校被评为全国职业院校“魅力校园”。2013年被评为江苏省高校“后勤工作先进集体”。
——学校办学活力不断增强。按照现代大学制度标准,有序推进大学章程建设,学校《章程》顺利通过省教育厅核准。深入推进机制体制改革,学校内部治理结构不断完善,稳步推进校院两级管理,二级学院办学活力明显增强。完善校内机构设置,完成两次干部集中换届工作,加大了干部选拔任用和轮岗交流力度。进一步加强民主管理,印发《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实施细则》和《二级教职工代表大会实施意见》,召开了二级学院教职工代表大会。切实发挥群团作用,组织活力明显增强。成立学术委员会、教授委员会,不断拓宽民主办学渠道。
持续深化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完善以绩效工资为激励的校内分配制度,教职工收入水平大幅提升。2012年教职工收入中增加固定津贴项目500元/月,2013年调整为700元/月。2013年增加了交通费项目100元/月,2015年调整为300元/月。学校代缴教职工住房公积金由每人每月399元增至每人每月1056元。2014年徐州市基础性绩效工资标准调整,每人最低增资240元/月,最高增资1030元/月。2015年专门下拨200万元用于增加专任教师的岗位津贴;2015年机关事业单位实行养老保险制度改革而调整基本工资标准,扣除个人预缴的养老保险后每人最低增资100元/月,最高增资1185元/月。教师岗位津贴总量从2011年的2200万元增至2015年的3000万元,教职工人均年收入从2011年的8.2万元增至2015年12.2万元。
——党的建设工作坚强有力。成功召开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第一次党代会。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三严三实”专题教育等活动。按照全面从严治党的要求,大力加强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政治纪律、组织纪律和廉政纪律建设。落实党建创新工程,推进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党组织建设,基层党组织凝聚力和战斗力不断提升,学校在全国高校大学生党建交流会上作典型交流发言。完善中层干部管理体制机制,实施干部任期目标管理。扎实开展师德建设月活动,形成了一批显性成果,进一步增强了广大教师的师德意识。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开展廉洁校园创建、校园廉政文化活动周等系列活动,有效加强对学校重点部位和关键环节监督。学校获得江苏省文明单位、江苏省和谐校园、江苏省高校先进基层党组织、江苏省教育宣传工作先进单位等多项荣誉称号。
——学校影响力进一步提升。2011年,学校成功更名为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为学校事业发展拓展了新的空间。高水平通过教育部第二轮人才培养工作评估,为 “十二五”事业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2012年,学校在全省教学工作大会上作交流发言,被评为江苏省教学工作先进高校,充分展示了学校教育教学创新发展实力。2013年,学校被评为“全国职业院校就业竞争力示范校”。2014年,建筑工程技术学院被教育部等6部委表彰为“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2015年,江苏人才创新创业促进会、江苏人才发展战略研究院联合发布《江苏高职院校人才竞争力30强报告(2015)》,我校位居第5名。在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武汉大学中国教育质量评价中心联合发布的1335所中国高职高专院校竞争力排名中,2014年,学校位居第50位。2015年,学校上升至第42名。“十二五”期间,《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中国青年报》等国家级媒体15次报道我校办学成就。学校知名度和美誉度得到显著提升。
各位代表,老师们、同志们,总结回顾五年来的工作,我们深深地体会到:过去的五年是学校深化内涵建设、实现跨越发展的五年,是办学实力显著增强、办学特色持续彰显的五年。我们实现了把学校建设成为“实力较强、特色鲜明、同类领先的全国建筑高职名校”的战略目标。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全体师生员工的拼搏努力和辛勤付出,也充分展示了全校广大师生员工凝心聚力、履职尽责、勇挑重担的良好精神面貌。在此,我谨代表学校党委和行政,向为学校事业发展做出突出贡献的全体干部教师员工和离退休老同志表示诚挚的感谢!
回顾总结“十二五”,学校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在推进改革发展中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我们深刻认识到:坚持抢抓发展机遇,是推进学校事业科学发展的关键所在;坚持深化改革,不断完善干部、人事、财务制度等管理体制,是推动学校事业科学发展的主要动力;坚持以人才培养为中心,以师资队伍建设为重点,以科技服务为突破口,不断增强学校的核心竞争力,是提升学校办学水平的必由之路;坚持以人为本,充分调动广大师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是推动学校事业科学发展的根本保障;注重校园文化建设,着力构建和谐校园,是推动学校事业发展的强大精神动力;全面加强党的建设,充分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是推进学校事业科学发展的政治保证。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楚地看到,学校发展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一是高层次人才数量不足,学科专业领域的领军人物匮乏,高水平创新团队数量不多,师资队伍结构不尽合理,教师队伍国际化水平不高。二是科技工作高峰不够突出,为企业提供技术服务能力偏弱,科技服务平台作用发挥不明显,国家基金项目等重大项目亟待突破,承担省级以上科研项目数量偏少。三是专业建设适应社会需求的能力尚存不足,与行业升级转型的对接度不够,专业之间发展不平衡,支撑专业建设的资源保障机制和条件能力有待完善。四是学校管理固守陈规、创新不足。紧跟形势变化,推进管理精细化力度不够。厉行节约的意识还待加强,管理效益亟需提高。适应人才培养改革的资源配置、人事聘用、考核评价等体制机制尚不完善。我们要继续保持清醒的头脑,进一步增强忧患意识和担当意识,下更大力气解决这些问题,才能更好地推动学校事业发展。
第二部分“十三五”工作的总体思考
学校高度重视“十三五”事业发展规划编制工作。规划编制过程中,学校聚焦发展,研判形势,科学决策,全面谋划,以“三个重视”推进规划工作高质量完成。一是重视调研。校领导分别带队,广泛开展企业、院校专题调研,深入了解企业人才需求,深入比较院校发展差别。通过扎实调研,我们提高了战略布局的眼界;二是重视研究。学校先后召开中层干部务虚会、人才培养战略研讨会、中心组学习扩大会等会议,剖析问题,总结经验,研究短板,寻求对策。通过深入研究,我们厘清了事业发展的思路。三是重视落实。学校“十三五”事业发展规划,既需要我们抬头仰望,更需要我们埋头实干。学校高度重视规划的系统性思考和可行性设计,兼顾目标引领、项目支撑、路线设计和考核评价的综合考量,使规划真正成为引领工作、促进落实的有力抓手。通过狠抓落实,我们增强了完成目标的信心。去年暑假,在全省高校书记校长培训班上,我校就“十三五”规划的编制工作代表高职院校作经验交流发言。学校现已完成《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十三五”事业发展规划(草案)》起草工作,提交大会审议。
一、“十三五”规划编制的背景
1. 高职教育新机遇为学校发展提供新契机。2014年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成功召开,国务院出台《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教育部等6部委发布《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教育部发布《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年)》等一系列加快发展职业教育的利好政策相继出台,我国现代职业教育改革发展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高等职业教育今后一个时期的发展方向和主要任务进一步得到明确,学校事业发展面临新形势,也迎来新契机。
2. 经济运行新常态对学校发展提出新要求。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国家先后出台“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一带一路”等重大战略,必然对高职教育发展提出新要求。作为中国最大内需拉动的城镇化战略,为我校事业发展提供广阔前景。江苏是建筑大省,建筑业是江苏的支柱产业,也是徐州市的支柱产业。江苏省提出要把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作为建设教育强省、实现教育现代化的突破口,作为加快建设建筑强省重要支撑。徐州市围绕“强富美高”的新徐州建设目标,着力实施产业强市战略,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大力促进职业教育。这就迫切需要求我们思考在新的环境中,如何深化体制机制创新,对接产业行业需求,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和服务社会发展的能力。
3. 学校事业新成就为学校发展提供新条件。“十二五”期间,学校不断加强内涵建设,大力推进改革创新,在党的建设、设施保障、人才培养、科技服务、专业建设、校企合作、文化建设和后勤服务等方面都取得了长足进步。学校圆满完成国家示范院校建设项目,综合实力得到显著提升。这些成就的取得,为学校继续走内涵式发展道路,增强办学综合实力奠定了新基础。为学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增强适应社会发展能力明确了新目标;为学校全面深化改革,推进创新发展提供了新条件。
二、“十三五”规划的指导思想
准确把握经济社会发展和区域发展新需求,把握高职教育创新脉搏,科学定位学校“十三五”改革发展。做到“四个坚定不移”:坚定不移抢抓发展机遇,实现重点突破,巩固办学特色优势;坚定不移充实内涵建设,围绕质量提高,全面协调资源配置;坚定不移深化改革创新,深化产教融合,推进体制机制改革;坚定不移坚持以人为本,弘扬先进文化,激发师生创新精神。
在“十三五”事业规划中,学校高度重视办学理念引领,校园文化建设,注重加强思想、精神、文化、制度等软实力建设,使其有机融入学校内涵建设中,促进学校办学综合实力的提升。
三、“十三五”规划的主要目标和重要任务
《规划》中提出,经过五年的努力奋进,初步实现建设“高水平、有特色、具有国际水准的全国一流高职院校”办学总目标,具体概括为:“一个实现”,跻身国家优质高等职业院校行列;“两个突破”,专业升级实现突破,国际化办学实现突破;“三个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明显提升,社会服务能力明显提升,校园文化品味明显提升;“四个强化”,强化立德树人,强化教学科研,强化品牌特色,强化精致管理。
在这个总目标引领下,《规划》还细化明确了十个具体目标:一是切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到“十三五”末期,全日制在校生规模稳定在13000人左右,成人教育规模稳定在7000人左右。二是全面推进专业课程建设,建设国家及省级重点建设专业8个,重点建设3~5个国内一流专业,每年投入1500万元用于专业课程建设、实训基地建设。三是加强高水平师资队伍建设,专任教师中正高职称比例达到12%,博士学位比例达到10%,每年投入1000万元用于师资队伍建设。四是增强科技工作与服务社会能力,获批国家级基金项目2项以上,年均发表核心期刊论文100篇以上,面向企业年均开展培训、鉴定和技术服务3万人次,科技服务到款额累计达1000万元。五是健全完善质量保障体系,逐步形成学校内部保证与校外评价协调配套的教育质量保障机制。六是深入推进开放合作办学,建立1-2个混合所有制特色二级学院,每年选派50名左右中青年骨干教师海外访学、研修和培训,在校留学生人数达到100人。七是提高资源信息化水平,开发2门国家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6-10门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300门校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八是搭建一流实践教学平台,系统化布局校内实验实训资源,新建国家及省级实训基地3个,形成实验实训综合规模优势,建成3-5个行业领先实训室。九是构建特色文化育人体系,搭建文化育人平台,着力打造一批有全国影响的高品位校园文化品牌。十是全面提升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不断推进党建工作方法创新和制度创新,构建完善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加强党风廉政建设。
为实现“十三五”奋斗目标,《规划》提出八个方面的主要任务和举措,这里重点讲以下四个方面:
1. 大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一是突出高端领军人才引进。强化二级学院人才培养主体地位,健全完善人才引进机制。根据专业建设需要,创新引进政策,采取团队引进、核心人才带动引进、高新技术项目开发引进、柔性引进等方式,引进一批高端人才。面向海内外聘任一批能带领本专业赶超国内、国际先进水平的领军人才。
二是加强中坚骨干队伍建设。深入实施师资队伍培养和引进工程,设立专项基金对优秀中青年人才进行重点培养,重点使用。建设一支稳定性强、实训技能高、具有高水平实训带教能力的实训队伍。健全干部队伍选拔任用机制,优化干部队伍结构。
三是提升教师教学科研服务能力。遴选部分优质合作企业,扎实推进“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建设。完善政策配套,鼓励教师到企业实践锻炼,提升双师素质,提高应用研发能力。规范教师认真履行岗位职责,提升创新创业能力。
2. 持续提升科技服务能力
一是力争实现重大项目突破。加强重点领域建设,打造形成学校科研特色明显优势。遴选有重大创新的理论成果和有重大应用前景的技术成果,强化重点项目培育,培育一批高层次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力争实现高水平科研成果和高等次科技奖励突破。
二是增强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功能。紧密围绕徐州六大千亿元产业做文章,提升服务企业发展的解决技术难题能力。加强江苏省建筑产业化人才培训基地建设,重点推进与徐州市协同开展区域技能人才培训,筹划创建全国建筑行业职工继续教育基地。
三是深化协同创新促进科研成果转化。以省高校协同创新项目为载体,打通基础研究、技术研发、成果转化与产业化全链条。实施科技成果转化促进计划,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深化与地方政府合作,联合建设研发中心或实验基地,构建利益共同体。
四是创建省级大学科技产业园。实现省级大学科技园创建目标,积极推动相关专业与园区内高端企业开展“产学研用”合作。按照国家认定标准,加强大学生创新创业基地建设。
3. 全面推进高水平专业建设
一是健全专业建设机制。紧跟“互联网+”行动、《中国制造2025》等国家重大战略部署,紧贴市场、产业和职业设置专业。建立科学、规范、可操作的专业评估诊断指标体系。探索与人才培养、招生就业相结合的专业动态调整机制。
二是推进品牌专业建设。探索四年制职业教育实现形式和培养模式。重点打造一批能够发挥引领辐射作用的品牌专业示范点,带动学校专业建设水平整体提升。
三是深化课程体系改革。深化专业课程内容改革,对接最新职业标准、行业标准和岗位规范,深化多种模式课程改革。依托信息化资源库平台,丰富课程教学资源,推进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实现专业主干课程分批上网。
四是加强实训实习基地建设。探索政校行企共建实训基地新机制。瞄准国际专业标杆,建设对接国际标准的实验实训中心。全面提高校内实验实训室建设水平,优化校内实训保障的资源配置。完善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建设国内领先的建筑类实验实训室。
五是推进教学管理与方法改革。深化教学管理改革,积极应对大类招生改革。建立以学分为基本单位的学习成果认定积累制度。加强专业群建设,优化专业群结构。培养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完善学分制度,探索适应新形势要求的弹性学制。设立教学研究与改革专项,引领课堂教学方法改革,切实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全面提高教师教育技术应用能力和信息化教学水平。
4. 全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一是持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配套完善“分类培养、分层教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索实施创新型人才培养,不断提高毕业生适应企业提档升级的人才要求。建立完善文化育人体系,不断加强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加强教学资源建设,构建开放式资源应用和学习平台,满足自主学习和循环使用。
二是大力推进产教合作发展。诚邀地方、行业、企业和社区共同参与学校合作办学。寻求行业企业全方位、全过程参与专业建设、课程设置、人才培养和绩效评价的有效途径。深度融入行业协会与学会,提高教师行业系统话语权。
三是逐步健全质量保障体系。健全内部质量评价保证机制,实施对教学基本状态的常态监测,着力完善教学运行管理、教学过程监控、教学工作评价、教学质量反馈的质量保障体系。
四是突出抓好招生就业工作。建立招生、人才培养与就业相互衔接的联动机制;健全招生工作体系,创新招生宣传路径。加强优质生源基地建设。以增强学生就业能力为核心,加强思想道德、人文素养教育和技术技能培养,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下大气力做好继续教育招生及教育管理工作。
各位代表!历史赋予重托,师生寄予期待。学校“十三五”规划为未来五年发展绘制了美好蓝图。让我们齐心协力,开拓进取,扎实工作,为圆满完成“十三五”确立目标而努力奋斗!
第三部分 今年的重点工作安排
2016年是学校“十三五”的开局之年,学校改革发展已经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面对新的任务和要求,学校科学谋划、研究提出“五个同步推进”的工作思路:全面依法治校与管理机制创新同步推进;师资队伍建设与科技服务提升同步推进;深化教学改革与强化文化育人同步推进;重点工程建设与校园环境美化同步推进;加强党建工作与和谐校园建设同步推进。五个同步推进的提出,旨在理顺学校内部管理机制,推动学校全面深化改革,推进学校各项事业协同创新发展,保障今年各项任务的圆满完成,力争为“十三五”开局工作交出满意答卷。
当前形势下,高职教育已形成“百舸争流,奋楫者先”的态势。学校事业正处于“春生夏长”、“百花齐放”、“争奇斗艳”的美好时期。干部教师要大力发扬开拓创新、奋勇争先的精神,以清晰的思路、争先的劲头和实干的业绩为学校发展建设奉献力量。
一、全面加强党的建设工作,实现学校持续健康发展
围绕中心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坚持不懈抓好学习活动,认真组织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从严治党的新论述。精心开展好“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活动。周密组织好干部培训工作。通过学习培训,提高干部思想境界、锤炼作风士气。完善基层党组织建设,重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推进风清气正良好风气的形成。继续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把意识形态工作作为党的极端重要的工作来抓。提升对外宣传工作水平,总结学校改革发展经验,鼓舞干部教师士气,塑造学校奋发进取的形象。全面细致地做好“十三五”规划的目标分解和任务落实。做好学校二次党代会筹备工作。
二、大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科技创新服务能力
人才是学校的核心竞争力。针对当前学校人才结构的短板,要增强忧患意识,狠抓人才引进和培养工作。要增强服务意识,创新引进方式,重点引进国内知名大学、科研院所、行业企业领军人才、工艺大师等高水平人才。继续实施“教授培育工程”,加强对优秀中青年教师的培养力度。实施教师教学能力提升工程,打造优秀教学团队,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实施教学名师培育计划,打造学校人才高峰。实施青年教师培养工程。推进骨干教师海外培训计划。加大师资队伍建设经费投入。做好师资队伍建设的基础性工作。
完善科技平台管理考核机制,提高科技管理的效益。推进二级学院(部)年度科研任务落实,推动科技工作与师资队伍的一体化建设。加强科研经费管理,完善科研管理考核和奖励办法,重视发挥科研经费的绩效作用,助推专利成果转化。加强科技创新团队建设。争取省级以上重大科研项目的突破。加快推进协同创新中心建设,深化协同创新机制,大力发挥协同创新中心的示范引领作用。积极发挥国家级建筑科普教育基地作用。打造学校科技工作品牌,不断提高学校科研服务工作水平。建立校企合作信息库。探索创建国家示范性职教集团。
三、全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成效
以专业建设为抓手。全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进一步优化专业和专业集群结构。做好国家级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的建设和验收准备工作。大力推进省品牌专业、校品牌专业建设。加强酒店管理专业、物流专业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完善专业课程标准,深化项目化课程改革。着力推进信息化课程建设。
完成教学质量二期工程建设项目,初步完成BIM技术培训与开发中心,PC工程研究中心建设,做好理实一体化教室机房改扩建工作。力争入围首批省级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建设单位。争取教育部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试点。争取教育部职业教育产教融合项目申报取得突破。做好江苏省建筑产业化人才培训基地建设。筹备召开教学工作大会。
四、着力抓好制度机制建设,提高学校管理质量效益
制度建设是学校科学管理的基础。推进大学《章程》的贯彻实施,全面梳理完善学校制度体系,全面依法治校和依规管理校务。职能部门和二级学院完成制度梳理和汇编。以完善制度建设推进学校规范管理。推动内部治理结构改革,健全民主管理机制,认真贯彻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落实二级党政共同负责制。继续加强两级教代会建设,扎实推进信息公开。
要以提高质量效益为目标,深入推进管理机制创新。继续深化校院两级管理体制改革。加强干部业务能力培训。完成新一轮全员聘任工作,规范理顺各类用工管理。优化各单位内部机构设置。落实二级学院专业主任制。盘活办公用房资源。创新调整招生宣传工作战略。设置年度创新奖和突出贡献奖。建立精准推送就业服务机制。强化过程考核,改进完善各类考核体系。
五、重视校园文化内涵建设,推进校园育人环境改善
大力推进三年“校园文化规划”实施。重视军校文化、煤炭文化、建筑文化的传承、融合与发展。加强校友文化建设,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校友工作的实施意见》,推动校友工作再上新台阶。注重对学生综合素质培养。深入实施“六个一素质培养工程”和“大学生创新创业五项工程”,重点做好大学生文化素质中心、大学生工程素质中心、大学生体能拓展中心建设论证,组建大学生管乐团,推进大学生健身中心创业项目建设,为学生全面发展构建培养平台。创新毕业典礼,加强学生情感的互动。以图书馆的内涵充实为抓手,以图书馆的作用发挥为目标,大力推进图书馆文化建设。
按照建设精致校园的目标,重点推进西校区利亚楼南侧、新图书馆周边、教三楼南山、部分校园行道等区域的绿化美化工作。今明两年,重点打造樱花园、海棠园、紫薇园、桃花园、月季园、桂花园、绣球园、紫叶林、红枫林等绿化景观亮点。研究东校区建筑外立面改造的设计,启动东校区第一教学楼、第二实训楼、行政办公楼等老建筑的外立面改造工程的论证,逐步建成风格协调、景观优美的校园。
六、关心广大师生根本利益,加强平安和谐校园建设
满足广大师生的多元需求,是推进学校持续发展的有效动力。学校今年重点加强少数民族学生教育管理,完善特困学生帮扶和资助体系建设,打造我校学生资助工作品牌。着力优化校园车辆停放与道路交通组织,确保校园交通安全通畅。稳步提高教职工福利待遇,改善师生学习生活条件。做好教工餐厅及校内自助洗车点论证工作。创建“江苏省平安校园示范高校”。
切实做好大学科技园、青年教师周转房两个重点项目施工,坚持高标准管理,按期完成验收和投入使用,帮助青年教师实现改善居住条件的愿望。加快电力增容工程推进,想学生之所想,尽早完成学生公寓的空调安装,提高学生居住舒适度和对学校公寓评价的满意度。大力美化学生公寓外部环境,完成学生公寓区文化项目建设,为学生提供赏心悦目的居住休闲环境。不断改善师生业余文化生活的保障条件,重点完成会堂项目改造。精心谋划暑期全省高招咨询会的承办工作,完成体育馆空调安装,做好基础保障工作。
各位代表,老师们,同志们,我们已经迈入“十三五”的伟大征程!我们的事业是美好的,我们的前景是光明的。我们的目标一定要实现,我们的目标也一定能够实现。“功崇惟志,业广惟勤”,让我们在校党委、行政的正确领导下,紧紧围绕“十三五”确定的奋斗目标,以坚韧不拔之志,为兢兢业业之事,圆满完成今年的工作任务,实现学校“十三五”事业发展的良好开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