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育人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方式与关键途径。为打通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堵点,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坚持系统观念、创新实践模式、完善运行机制、挖掘育人资源、打造创新团队,守正创新推进思政实践课建设内涵式发展,展现新气象新作为。
系统谋划,整体推进,构建“多维协同”的实践教学体系。学校党委坚持以系统观念推进思政课建设,将完善实践教学体系作为提升“关键课程”成效的重要抓手。建成国内一流水平的校内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独立开设思政实践课,按照生均100元的标准配套课程经费。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制定课程标准、教学计划、实施方案和评价标准。成立“大中小学思政课实践教学联盟”,召开“大思政课”实践教学研讨会,与6家校外实践教学基地深化合作共建。组建教师创新团队、开拓创新实践教学资源、创新思政实践课教学方法,多措并举推进实践教学体系建设。经过两年来的探索实施,实现全体学生全覆盖,每学期200多批次一万余名学生走出校门,深入社会大课堂,使其在实践中增强理论自觉、感悟思想伟力。
立足区域,突出重点,完善“理实一体”实践教学模式。学校充分挖掘利用地域资源,在课程设计上突出“两个融合”,一是把实践课与思政课理论内容相融合,二是把实践课与地方优秀文化独特资源相融合。学校联合淮海战役纪念馆、徐州博物馆、徐州好人园等场馆,开发了系列特色实践课程;在实践教学上突出“两种力量”(理论的力量、实践的力量),探索构建双主体教学模式;在实践方式上突出“多维模式”,鼓励师生围绕课程主题,以“全员化、主题化、标准化、项目化”的思路推进实践教学,实现了从“点”到“面”、从“内”到“外”、从“看”到“做”的全新实践教学模式。
强化联动,深化协作,创新“条块协同”教学运行机制。学校成立“大思政课”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出台《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行动计划(2022—2024)》,建立“大思政课”建设任务清单制。一方面,完善互联互动机制。学校每学期召开一次“大思政课”建设工作联席会,研究推动重点工作,补齐协同工作短板。建立实践课“月碰头、季交流、学期总结、学年考核”制度,先后推动实施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提升工程、同心教育实践基地质量提升项目、大学生基础文明建设系列实践计划、社区教育实践创新项目,为思政实践课集资源、搭平台、促集成。另一方面,完善质量保障机制。建立实践课程安全教育保障机制,打消师生外出实践的安全顾虑;建立实践学时学分兑换和激励机制,鼓励师生高质量完成实践任务。
破除壁垒,混编融合,建强“校地同行”教师创新团队。学校着力打造校内互融、校外互通“一体两翼”混编教学创新团队。以专职思政课教师为主体,将校内党政干部、优秀辅导员、班主任、团学干部纳入思政课兼职教师队伍。健全思政课实践教学兼职教师制度,选聘优秀场馆讲解员、企事业单位管理专家、社科理论界专家、大国工匠等100余人加入思政课实践教学混编团队。常态化组织开展实践教学研讨会和现场备课会,把准思政实践课“思”的本质、“政”的立场和“实践”的导向,找准学生的兴趣点和切入点,充分发挥不同身份教师的优势和专长,让思政课教师讲出“真理味道”、辅导员讲出“青年味道”、红色场馆讲解员讲出“革命味道”、大国工匠讲出“时代味道”,充分发挥混编教师团队育人效能。
以生为本,注重实效,彰显挺膺担当实践育人目标。坚持把学生的挺膺担当作为思政实践课改革的指挥棒。在淮海战役纪念馆,通过讲述红色故事、模拟“小推车”支前送粮、为革命烈士英名录描红等实践内容汲取革命文化动力,传承红色基因。在徐州博物馆,通过现场探讨“大禹治水”“辑盗荣归”“迎宾宴饮”等汉画像石蕴含的两汉文化精华,制作与两汉文化相关的PPT、视频,感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厚植文化底蕴。在徐州好人园,围绕“徐州好人我来学”“身边好人我来说”“时代好人我来做”等实践内容,让学生通过身边事和身边人凝聚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合力,激发奋进活力。
学校自2022年独立开设思政实践课以来,已取得显著成效。出版思政课实践教学教材1部、研制“行走的思政课”优质教案及实施方案各4个,拍摄课程配套视频近20个;实践教学方案入选徐州干部教育培训精品线路,实践教学子课程“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入选江苏省“信仰公开课”省级精品课程;荣获全国高校大学生讲思政课公开课展示活动一等奖1项,每年服务“大中小学思政课实践联盟”成员单位的大中小学生近5000人次,其满意度达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