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5日,我市新春第一会——全市“干字当头、狠抓落实”新春动员会召开。会议强调,全市上下要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崇尚实干、狠抓落实的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苏工作重要讲话精神,坚持干字当头,增强信心、迎难而上、奋发有为,迅速掀起“开年开干”的工作热潮,拉起节奏按下“快进键”,鼓劲加压跑出“加速度”,全力以赴干出一个好年景,圆满完成“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扎实朝着万亿城市迈进,凝心聚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徐州新实践崭新篇章。
在火热的经济社会发展前沿和一线,民主党派不是旁观者,更不是局外人,不在一线要助力一线、不谋全局要心系全局,要不辱使命、敢于担当,切实履职、助力发展。为提振信心,鼓舞士气,营造氛围,民盟徐州市委会特推出“扎实迈进万亿城市·大家谈”专栏活动,倾听盟员心声,畅谈发展前景,反映建议意见。
在徐州这座历史悠久而又充满活力的城市中,我们正携手并进,向着万亿级城市的宏伟目标扎实迈进。作为徐州民盟的一员,同时也是民盟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支部的主委,我深感责任重大,使命光荣。特别是在当前全球化背景下,职业教育国际化不仅是提升我国教育国际影响力的重要途径,也是服务国家外交战略、助力中资企业“走出去”的关键一环。在此,我愿结合个人岗位实际,就如何在职业教育国际化进程中贡献力量,输出中国职教标准,讲述中国故事,谈几点思考与建议。
一、服务国家外交战略,助力中资企业“走出去”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入实施,越来越多的中资企业走向世界,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这些企业在海外项目的成功实施,离不开高素质的技术技能型人才支持。作为职业教育工作者,我们肩负着为中资企业培养国际化人才的重任。在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我们积极探索校企合作新模式,与多家“走出去”企业建立深度合作关系,共同开发国际化课程,引入行业标准,让学生在校期间就能接触到国际先进的技术理念和管理模式,为将来的海外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在中老铁路的磨憨站现场,毕业于我校”中老铁路供用电技术“的老挝学生,他们有的成为火车司机,有的成为铁路某段技术质检员,有的成为列车员。他们既能熟练操作中国制造的工程机械,又深谙当地文化习俗,这种技术+文化的双重优势,正是徐州职教国际化的生动写照。学校构建中文+职业技能培养体系,将供用电技术、机械维修等专业课程与跨文化沟通、中文交际等模块有机融合,打造出适应海外中资企业需求的复合型人才。累计培养1000多名优秀留学生,为20余家走出去的中国企业输送技术技能骨干,其中60%成长为海外项目主管。
此外,我们还通过组织海外实习实训、国际职业技能竞赛等活动,拓宽学生的国际视野,增强其跨文化交流能力,使他们能够更好地适应海外工作环境,成为推动中国企业和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的桥梁。这一过程中,盟员们积极发挥自身优势,参与国际交流项目策划与执行,为校企合作搭建平台,促进了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的有效衔接。
二、构建标准输出新范式,打造职教出海中国芯
职业教育国际化不仅仅是“引进来”,更重要的是“走出去”,向世界展示中国职业教育的成就与标准。近年来,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积极响应国家号召,推动职业教育标准“出海”,参与”中国-东盟职教双百旗舰项目“、”未来非洲-中非职教合作计划“,南非政府奖学金项目等国际职业教育合作项目,与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院校建立合作关系,共同开发国际认可的职业教育课程标准和评价体系。这不仅提升了我国职业教育的国际影响力,也为其他国家提供了可借鉴的职业教育发展模式。
在柬埔寨金边的郑和学院,印有江苏建院标识的课程标准正在指导当地教师和本土学生开展教学。学校牵头制定的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和物流管理专业的教学标准首次实现海外认证,标志着中国职教标准走向世界的坚实一步。学校聚焦新基建领域,将智能建造、现代物流等优势专业的教学标准进行适应性改造,形成可复制推广的标准包,已累计在东盟和非洲5个国家的11所院校落地应用。
标准输出需要构建完整的生态系统。学校联合物流和建筑行业协会、走出去的中国龙头企业成立国际职教联盟,形成标准研发-师资培训-质量认证的完整链条。通过开发双语教学资源库、开展了老挝、柬埔寨、印度尼西亚、喀麦隆等国家的师资培训项目,帮助合作院校建立起符合中国标准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在老挝和柬埔寨,我校的毕业生比本土毕业生就业率提升45%,薪酬水平高出行业平均50%,中国职教标准正在赢得国际口碑。
作为盟员,我们积极倡导并参与到这一进程中,通过组织国际学术会议、参与国际职教组织活动等方式,分享中国职业教育的成功经验,推动形成共识,促进全球职教资源的共享与优化配置。同时,我们还致力于推动中国职教标准的本土化落地,根据不同国家的教育体系和文化背景,灵活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确保中国职教标准在海外能够得到有效实施,真正惠及当地学生和社会。
三、奏响人文交流交响乐,谱写民心相通新篇章
职业教育国际化不仅是技术和标准的交流,更是文化和价值观的传递。在全球化日益加深的今天,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对于提升国家软实力具有重要意义。作为职业教育国际化的推动者,我们注重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职业教育全过程,通过开设特色课程、举办文化体验活动等形式,让外国学生深入了解中国,感受中华文化的魅力。
学校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课程,开设“中国建筑文化””汉文化体验之旅“等特色课程,举办中国优秀文化体验活动,让外国学生深入了解中国。通过”留学江苏海外“和“中国建筑文化海外行”等活动,学校向世界展示中国文化和中国建筑文化的魅力。依托省级的”建心筑梦-来华留学生中国国情教育实践基地“,讲好中国特色的大国外交故事。
在徐州大学生国际文化节上,来自老挝的留学生用流利中文讲自己的“老挝梦”故事,柬埔寨留学生讲述自己的”留学建院“的动人故事,喀麦隆的留学生唱响“我爱你中国“,还有非洲学生在”悦读江苏“中深情分享《我眼中的中国农村》等。在老中铁路的工作现场,毕业于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的姐姐赵美丽和弟弟沈彭城,这对”美丽彭城“姐弟俩深情讲述职业教育助力梦想成真,中文+技能助力家庭脱贫的美好的场景,这些都是职业教育促进民心相通的最佳注脚。
通过开展感知徐州文化体验活动,我们培养的1000余名留学生已成为传播中国文化的民间大使。柬埔寨的毕业生赖书敏回国后入职马德望海螺水泥公司,负责本地员工的招聘和技术,帕维在柬埔寨小学开设中国文化和汉语兴趣班。这种技术+文化的溢出效应,正在国际社会形成理解中国的第三视角。
民盟盟员在这一过程中发挥着独特作用。我们利用自身的专业背景和广泛联系,策划了一系列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文化交流活动,如“中国建筑文化海外行”、“中国职业教育发展论坛”等,不仅展示了中国职业教育的成果,也搭建了一个让世界了解中国、增进友谊的桥梁。通过这些活动,我们向世界展示了中国职业教育的开放包容和创新发展,增强了国际社会对中国职教模式的认可和尊重。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面对徐州这座古老而又年轻的城市正向着万亿级城市目标迈进的壮丽征程,作为民盟的一员,我将继续秉持“爱国、革命、奉献”的优良传统,充分发挥职业教育国际化的平台作用,为中资企业“走出去”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推动中国职教标准走向世界,在国际舞台上讲好中国故事,为服务国家外交战略、促进人类文明交流互鉴作出新的更大贡献。持续建言市政府设立职教国际化专项基金,支持院校建设海外办学点;推动成立淮海经济区职教国际合作联盟,构建区域协同发展机制;鼓励企业参与中文工坊建设,形成校企出海合力。让我们以职教国际化为支点,在服务国家战略中彰显徐州担当,用技术交流架设友谊之桥,以标准输出传递中国智慧,让职业教育成为徐州迈进万亿俱乐部的强劲引擎,共同谱写新时代的华彩乐章。(民盟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支部主委、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国际合作交流处副处长王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