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汇点讯 “加油呀,循迹小车快冲!”伴随着赛道上的激烈比拼,孩子们爆发出阵阵欢呼……这是徐州市棠张镇后谷堆村爱心暑托班“乡村科技运动会”上的一幕。7月22日至24日,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乡村之翼”科教赋能团深入乡村,用一场“理论+实践”的科技之旅,让乡村少年触摸到了科技创新的温度。
此次实践始于一场精准对接。7月22日,团队刚到棠张镇,就与镇共青团负责人聊起了乡村对科技教育的渴求。“后谷堆村的暑托班孩子,特别想接触新鲜的科技知识。”镇共青团负责人的话,让团队明确了方向。当天,双方签订《院地共青团共建协议书》,一场以“科技普及、思维启迪、实践赋能”为核心的实践活动就此落地。

“大家看,这是我国自主研发的智能机器人,它能在工厂里精准完成焊接工作!”课堂上,大学生志愿者播放的科技短片让孩子们眼睛发亮。从大国重器到身边的循迹小车,志愿者用生动的讲解揭开科技的神秘面纱。“原来小车是靠红外传感器‘看路’的!”一问一答间,科技的种子已悄悄在孩子们心里发芽。

真正的挑战从动手焊接开始。17名孩子分成“跑得快队”“我牛队”等四个小组,在志愿者的看护下拿起电烙铁。“手要稳,像拿铅笔一样。”志愿者手把手教着,孩子们屏息凝神,将电阻、芯片一个个焊到电路板上。当四台循迹小车的“骨架”终于成型,孩子们举着作品欢呼起来。
“小车怎么总跑出赛道?”调试环节成了新考验。孩子们化身“工程师”,用万用表检测电路,调整传感器角度。“把灵敏度调高一点试试!”“可能是转弯时速度太快了!”小组里你一言我一语,经过十几次调试,原本“跑偏”的小车终于能稳稳沿着黑线行驶。孩子们经历了无数次的赛道测试、故障诊断、参数微调,在实践中深刻领悟了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工程思维闭环,以及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内涵。每一次成功的优化,都使小车的运行更加流畅,从步履蹒跚迈向行云流水。

现场竞速赛将实践推向高潮。四辆小车在赛道上展开角逐,“跑得快队”的小车一度领先,却在最后一个弯道“脱轨”;“我牛队”稳扎稳打,最终以微弱优势夺冠。“虽然没赢,但我们的小车比刚开始跑得好多了!”“跑得快队”的孩子们笑着说。

三天的实践虽短,却在孩子们心里种下了科技的种子。江苏建院“乡村之翼”科教赋能团的这次尝试,正是科技赋能乡村教育的生动实践。江苏建院智能制造学院将以此次院地共建为支点,持续深化“乡村之翼”品牌,让科技教育的星火在广袤乡村燎原,为培育未来科创栋梁、赋能乡村全面振兴注入强劲的“智造”动能。
新闻链接:https://jhd.xhby.net/share-webui/detail/s6882e7a0e4b0d00eb0f04710